為加強對我校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進一步推進學校健康促進工作,促進全校師生的身心健康,經研究,決定成立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如下:
組 長:唐江澎
副組長:朱曉宏 袁壽根
成 員:華維鳴 佟 檸 錢朝暉 許中華 袁純潔
張玉海 邱 偉 湯淡云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
二0一三年
無錫市惠山區教育局文件
惠教發[2013]4號
關于轉發《無錫市惠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惠山區創建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
示范區工作方案的通知》的通知
各直屬學校,鎮(街道)中學、中心(實驗)小學,中心(實驗)幼兒園,民辦學校: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生態環境、生活方式的改變,老齡化的加速,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和發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已嚴重影響到老百姓的身心健康,但慢性病也是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的疾病。為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有效推進我區慢性病防控工作,無錫市惠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惠山區創建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確了全區各部門在創建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中的目標任務以及創建工作各個階段的部署和要求?,F將《無錫市惠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惠山區創建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工作方案的通知》(惠府辦〔2012〕62號)轉發給你們。希望各校(園)認真組織學習,明確相關任務目標,并結合本校實際,切實做好本校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為我區創建成為“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作出應有的貢獻。區教育局將對各校(園)慢性病防控情況進行督查。
附件:《無錫市惠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惠山區創建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工作方案的通知》(惠府辦〔2012〕62號)
無錫市惠山區教育局
二〇一三年一月六日
附件:
無錫市惠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文件
惠府辦[2012]62號
無錫市惠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惠山區創建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
示范區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開發區管委會、無錫職教園區管委會,區各有關部門:
為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有效推進我區慢性病防控工作,經研究,決定開展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工作,現將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抄送:區委各部門,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區政協辦公室,區
紀委辦公室,區法院,區檢察院,區人武部,區各人民
團體。
惠山區創建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工作方案
心腦血管疾病、癌癥、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ㄒ韵陆y稱慢性?。┦怯绊懳覈用窠】岛蜕|量的主要疾病,同時也是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的疾病。為推動全區慢性病預防控制工作深入開展,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精神,參照國家衛生部《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工作指導方案》(衛辦疾控發〔2010〕172號)和省衛生廳、市衛生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工作要求,結合我區實際情況,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采取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和社區行動的防控策略,通過控制慢性病社會和個體風險,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早診早治、疾病規范化管理等綜合干預工作來減少慢性病負擔,遏制慢性病的上升趨勢,不斷總結經驗,推廣有效管理模式,全面推動我區慢性病預防控制工作深入開展。
二、工作目標
(一)在全區建立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專業機構支持、全社會參與的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機制與體制。
(二)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體系,加強慢性病防治隊伍建設,提高專業人員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
(三)規范開展慢性病綜合監測、干預和評估,完善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統。
(四)探索適合于全區的慢性病防控策略、措施和長效管理模式,用1-2年的時間建立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
(五)主要指標。
1.知識知曉率:人群慢性病知識知曉率達70%以上;自我血壓水平知曉率達70%,自我血糖水平知曉率達30%。
2.健康行為形成率:成年男性吸煙率在現有基礎上下降5%;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每年降低0.5克;平均每日運動量在6000步以上的成年人比例達35%以上。
3.慢性病早期發現率:高血壓、糖尿病登記率不低于當地調查患病率或全國平均患病率的60%;干預人群重點癌癥早診率不低于50%。
4.慢性病管理率:人群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化管理率分別不低于35%、30%。
5.慢性病控制率:人群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血壓血糖控制率分別不低于30%、25%。
三、工作內容
(一)認真開展慢性病社區診斷。
開展基線調查,收集、整理全區基礎信息和資料,建立基礎信息數據庫,分析全區主要慢性病及危險因素流行情況,開展慢性病社區診斷,確定重點目標人群和優先領域,明確主要策略和行動措施。
(二)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
1.開展重點場所、重點區域慢性病防控知識宣傳。在文化、科普場所、候車室、高速公路出口以及所有的醫療衛生機構定期播放慢性病防治科普宣傳片、公益廣告或滾動字幕,在顯著位置張貼慢性病防治公益廣告。
2.加大媒體慢性病防控知識公益宣傳。通過惠山衛生局網站及健康惠山戶戶通短信平臺,定期向全區居民發送健康提示及健康常識、腫瘤防治日、高血壓日、糖尿病日等衛生日主題活動手機短信;主要媒體要設置固定宣傳欄,廣泛開展慢性病預防宣傳教育。
3.開展社區慢性病防控知識宣傳。在社區建立健康教育陣地,設立慢性病綜合防控知識宣傳欄,并定期更新宣傳欄內容;由社區居委會協助衛生部門開展慢性病防控知識講座和咨詢活動,發放慢性病防控相關宣傳材料。
4.開展學校慢性病防控知識宣傳教育。利用家長學校、幼兒園家長會等形式,為學生和幼兒開設以合理膳食、慢性病防控知識以及口腔保健等為主要內容的健康教育課及健康講座。開展兒童口腔健康檢查,對檢查中發現患有齲齒的兒童及早進行充填,對符合適應癥的兒童進行窩溝封閉。
5.開展重點衛生日主題宣傳活動。以高血壓日、糖尿病日、腫瘤防治宣傳周、世界無煙日、全民健身日、全國愛牙日等為契機,開展合理膳食、慢性病防控知識宣傳活動,發動政府各部門、全社會各階層積極參加。
6.開展全民健康教育大講堂。成立全區健康教育巡講團,定期在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等舉辦健康知識講座,提高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三)深入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
1.建設社區健身場所。將健身場所納入城市建設規劃,提高健身場所覆蓋率,建設科學合理,適宜健身的健康主題公園、健康步道,為更多的居民提供適宜的健身場所。
2.廣泛開展群眾性健身活動。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建設有利于身體活動的支持性環境,組織職工開展群體性健身活動,建立職工工間操制度。
3.發放健康支持工具及知識手冊。組織編寫惠山區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識指南向全區居民發放,同時發放控油壺、控鹽勺、BMI尺、計步器等,指導家庭控油、控鹽、控制體重,提倡平衡膳食,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4.開展中小學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建立學生營養午餐制度,實施“陽光體育”活動,學校建設有利于身體活動的支持性環境,組織中小學生每天進行體育鍛煉。
5.創建健康示范單位。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等要積極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示范創建活動,創建示范學校、示范單位、示范社區、示范食堂(餐廳)等,起到以點帶面、典型引路的作用。
6.落實公共場所禁控煙措施。督促各類文化娛樂場所、企事業單位及其他公共場所落實《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禁止吸煙。
(四)全面提高居民慢性病管理服務水平。
1.及時發現慢性病高危人群,采取預防性干預措施
(1)通過對社區居民建立健康檔案、老年人健康體檢等途徑,積極發現高血壓、糖尿病等高危人群。
(2)實行醫療機構35歲以上病人首診測血壓制度,對所有初次就診患者測量血壓并首診登記。
(3)機關、企事業單位要定期組織職工進行健康體檢,各體檢單位體檢結束后,及時掌握高危人群狀況和慢性病患病情況。
(4)在醫療機構、社區、大型廠礦企業等場所建立健康自助檢測點(健康小屋),提供自動血壓計、電子身高體重測量儀、血糖測量儀等設備。
(5)對發現的慢性病高危人群建立個人管理檔案,選擇適宜的干預手段對高危人群進行健康指導、健康教育,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培養自測血壓、血糖等自我管理和定期檢測技能。
2.加強社區慢性病防治,規范慢性病患者管理
(1)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要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開展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篩查,建立管理檔案,實現隨訪信息電子化。
(2)在社區中建立慢性病防治自我管理組織,開展慢性病防控知識講座、自我管理技能培訓,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五)積極開展慢性病綜合監測。
1.死因監測。組織開展全人群死亡登記工作,及時準確收集居民病傷死亡統計信息,評價人群健康水平和衛生狀況。
2.慢性病發病監測。建立醫療衛生機構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和惡性腫瘤登記報告制度,定期分析疾病發病動態變化情況,評估慢性病防控效果。
3.慢性病行為危險因素監測。組織全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慢性病危險因素監測,及時評估慢性病干預措施效果,為調整慢性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四、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成立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由區長擔任組長,區政府辦、發改、財政、衛生、教育、文體等相關部門及各鎮(街道)相關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全區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管理,并建立聯絡員制度(名單見附件1、附件2)。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規劃與計劃的制訂、組織實施、督導評估等,牽頭定期召開領導小組及聯絡員會議,協調解決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成立慢性病綜合防控技術指導專家組,由疾控中心負責人擔任組長,區疾控中心、區醫院等醫療機構的慢性病防治專家為成員,負責方案制定、技術指導、效果評估和業務咨詢等工作。名單見附件3。
(二)經費保障。慢性病防控工作經費納入區財政預算,安排專項經費,保障慢性病防控工作長久可持續發展。
(三)政策保障。區政府及相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支持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包括媒體公益宣傳,推動合理膳食,低鹽飲食,促進身體活動,方便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早診早治和雙向轉診。
五、職責與任務
(一)共同職責
1.各地、各相關部門及單位設聯絡員,負責慢性病防控示范區創建工作的組織與協調。
2.做好本系統及單位職工慢性病綜合防控的宣傳發動和教育工作,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3.在本系統及單位創建促進身體活動的支持性環境,落實工作場所工間操健身制度。
4.定期為職工提供健康體檢,主動發現高危人群和患者并實施管理。
5.落實《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每年在本系統至少新創建1家無煙單位(如站所、機關等)。
(二)各地、各部門及單位職責和任務
1.區政府辦:統籌協調各地、各有關部門及單位完成示范區創建的各項工作。
2.區委宣傳部:制定媒體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傳播計劃,引導市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大眾媒體上設置健康教育宣傳專欄,廣泛開展宣傳教育,組織媒體做好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進展情況的宣傳報道。
3.區發展和改革局:將慢性病預防控制工作列入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制訂中長期綜合防治規劃。
4.區文體局、區級機關黨工委、機關事務管理局:由區機關工委牽頭、區文體局、區機關事務管理局協助為機關、事業單位創建促進身體活動的支持性環境,組織開展多部門參與的群眾集體健身活動;落實工作場所工間操健身制度,每人每天不少于20分鐘。
5.區總工會:指導企事業單位定期為職工提供體檢,機關事業單位每年為職工體檢1次,覆蓋率達到100%,企業每2年為職工至少體檢1次,覆蓋率達到50%以上,并配合衛生部門對發現的高危人群實施管理。組織企業落實工間操、參與群眾集體健身活動。
6.區財政局:做好示范區建設有關經費保障,將慢性病防控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安排專項經費;建立資金扶持的長效機制,實現防治工作可持續發展;加強經費使用的監管,確保??顚S?。
7.區衛生局:牽頭做好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負責編制與慢性病防控及病人治療相關公共政策;負責編制惠山區“十二五”慢性病預防控制規劃;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監測和管理系統;加強慢性病防控專業隊伍建設;組織開展社區診斷,分析主要慢性病及危險因素流行情況,確定重點目標人群和優先領域,完成社區診斷報告;對示范區創建工作定期組織檢查、督導和評估,督促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落實有關制度;組織開展慢性病宣傳日活動,定期向全區居民發送健康提示及健康常識短信全年不少于100萬條。
8.區教育局:100%的學校開設健康教育課,指導學校開展慢性病綜合防控知識宣傳,授課時間以班級為單位每學期不少于2學時;幼兒園組織家長舉辦保健知識講座,每年至少舉辦2次;落實《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學校全面禁煙;配合衛生行政部門做好示范食堂的創建,每年創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示范單位3家、示范食堂5家;在有條件的中小學推廣學生營養午餐制度;實施“陽光體育”的中小學校比例達100%,中小學生每天鍛煉時間不少于1小時,下屬單位組織開展廣泛參與的集體性健身活動每年不少于2次,每天運動量達到6000步以上的教職員工達50%以上;學校落實體檢制度,按規定定期為教職員工提供體檢,教職員工對自身體重、腰圍、血壓、血糖值及相關知識和慢性病高危人群標準知識知曉率達95%以上;開展兒童口腔健康檢查,對檢查中發現患有齲齒的兒童及早進行充填,幼兒園和學校為單位的兒童齲齒充填率逐年增加到 30%以上,符合適應癥兒童窩溝封閉率達到50%以上;將示范創建工作列入每年的部門工作計劃。
9.區城管局:為慢性病防控知識戶外宣傳活動提供支持性環境。
10.區人口與計生局、區統計局:提供全區各年齡段人口學資料及基礎資料并及時更新,確保資料的準確性。
11.惠山工商局、惠山質監局、惠山食藥監局:負責提供在市場內開展宣傳工作的支持性環境;做好創建無煙公共場所的各項工作;引導食品生產企業開發和生產低糖、低脂和低鹽等有利于健康的食品,推廣食物營養標簽。
12.區公安分局:提供全區人口及死亡資料,協助相關部門做好居民死亡登記工作。
13.民政、建設、婦聯、共青團等其他成員單位應在職責范圍內,按照要求,結合工作實際開展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工作。
14.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本轄區內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的宣傳發動和督導落實;建立和完善社區(村)健身場所、健康教育活動室和宣傳欄;協助衛生行政部門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示范社區、示范單位、示范食堂和餐廳)等示范單位創建工作;每年在本轄區內組建1個群眾性健身活動團體,每月至少組織開展1次活動;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慢性病的基線調查、居民健康檔案建設、社區健康教育、設立健康自助檢測點等工作。
15.區疾控中心:設立獨立的慢性病防控科,配備3名慢性病防治工作人員;建立定期指導和培訓制度,每年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技術指導和培訓不少于4次;做好基礎資料的收集、整合、歸檔、分析;定期開展全人群慢性病及危險因素抽樣調查,了解轄區內人群慢性病及危險因素流行特征;協助衛生局對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慢性病防控工作進行檢查、督導和評估,督促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落實有關制度。
16.區健促中心:負責提供健康教育資料模板和核心信息;成立全區健康教育巡講團,定期在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等舉辦健康知識講座100場,提高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在社區建立155處健康教育陣地;組織編寫惠山區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識指南向全區居民發放;牽頭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示范社區、示范單位、示范食堂和餐廳等示范項目創建;牽頭設置健康知識一條街。
17.各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區人民醫院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技術指導和培訓每年不少于4次;各單位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監測系統,至少包括慢性病死因監測、腫瘤登記、心腦血管事件報告、慢性病危險因素監測等基本內容。落實35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制度,測血壓率達100%;制定慢性病健康知識宣傳計劃,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定期開展社區人群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篩查和主動發現工作;建立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統,推廣居民健康檔案電子化管理;對確診的慢性病患者提供規范化管理,對高危人群進行干預;建立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組,組織患者學習慢性病知識,交流防治經驗,提高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健康指標自助檢測點(健康小屋)10個,提供自動血壓計、電子身高體重測量儀、血糖測量儀等設備。
六、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12年3—4月):掌握標準,收集基礎資料,制定各專項工作方案,進行相關人財物費用的測算,編制任務分解表等。
(二)實施階段(2012年5月—2013年5月):制訂區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實施方案,成立領導小組,明確各成員單位職責和創建要求,舉行全區創建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啟動儀式,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創建要求全面動員,組織實施,完成社區診斷,建設完成健康教育標識路、健康教育基地(陣地),并開展宣傳活動,創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示范單位,開展慢性病及高危人群發現、干預及管理工作,各項指標達到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標準。
(三)考核階段(2013年5月):做好自查報告、檔案材料、影像資料、迎檢現場等準備工作,迎接省評審驗收。
七、督導考核
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督導考核制度,按照《惠山區創建省級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示范區任務分解表》(見附件4)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對各部門及單位慢性病防控工作進行現場督導與考核,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于存在的困難及時向領導小組反映。
接受上級有關部門對示范區創建工作及防控措施的效果評估,評估結果將及時進行通報。
附件:
1.惠山區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名單
2.惠山區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工作聯絡員名單
3.惠山區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工作技術指導專家組名單
4.惠山區創建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目標任務分解表
附件1:
惠山區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名單
組 長:顧中明 區委副書記、區政府代區長
副 組 長:吳 燕 區政府副區長
執行副組長:馬 偉 區衛生局局長
徐健農 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成 員:馬千斤 區委宣傳部副部長
胡建琛 區級機關黨工委副書記
浦洪良 區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
張盤榮 區教育局副局長
何 豐 區財政局副局長
杜曉江 區民政局副局長
錢莉莉 區建設局副局長
朱正威 區衛生局副局長
沈夏萍 區衛生局副局長
唐 雯 區人口和計生局副局長
盧正力 區城管局副局長
浦項鋒 區文體局副局長
薛曉春 區統計局局長
趙肅川 區級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
戴鎰鋒 區總工會副主席
肖志成 團區委副書記
陳麗君 區婦聯副主席
秦 豐 無錫市公安局惠山分局副局長
倪建林 無錫市惠山工商局副局長
馮一平 無錫市惠山質監局副局長
季建軍 無錫市惠山食藥監局副局長
葉銘江 惠山經濟開發區社會事業管理局副局長
蘇曉東 堰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許燕云 前洲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蘇永強 玉祁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倪 軍 錢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黃志強 洛社鎮人民政府副鎮長
丁一鳴 陽山鎮人民政府副鎮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衛生局,辦公室主任由沈夏萍兼任。
附件2:
惠山區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工作聯絡員名單
組 長:唐 明 區衛生局
成 員:馮 駿 區委宣傳部
管譽豐 區級機關黨工委
冉 磊 區發展改革局
奚敏其 區教育局
張佳嫻 區財政局
華 藝 區民政局
史林曉 區建設局
何武軍 區衛生局
王 蕾 區人口和計生局
高念慧 區文體局
劉曉蕓 區統計局
虞 勇 區城管局
孫志剛 區機關事務管理局
王俊東 區總工會
唐路佳 團區委
楊雷鳴 區婦聯
韓云鵬 惠山公安分局
湯世民 惠山工商局
陳 碧 惠山質監局
平 安 惠山食藥監局
吳維立 長安街道辦事處
陳 宇 堰橋街道辦事處
唐 曉 前洲街道辦事處
丁洪鋒 玉祁街道辦事處
杭月新 錢橋街道辦事處
陳志燕 洛社鎮人民政府
沈 瑩 陽山鎮人民政府
朱劍融 區疾控中心
夏宇東 區健康促進中心
附件3:
惠山區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工作
技術指導專家組名單
組 長:錢少鋒
副組長:朱劍融 夏宇東 吳榮清 丁建華 華芹
成 員:馮 駿 區宣傳部
張佳嫻 區財政局
張 寧 區教育局
高念慧 區文體局
杜曉江 區民政局
朱月芬 區疾控中心
茹 炯 區疾控中心
張 激 區健康促進中心
蔣金彪 區健康促進中心
姚 蔚 區衛生監督所
俞荷英 區婦幼保健所
吳麗陽 惠山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陳元龍 惠山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
梁 君 惠山人民醫院腫瘤科
陳云亞 惠山人民醫院內分泌科
張 濤 惠山人民醫院口腔科
應站專 惠山人民醫院醫院呼吸內科
許靜亞 惠山人民醫院醫院老年病科
附件4:
惠山區創建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目標任務分解表
項目 |
工 作 內 容 |
責任、協作單位 |
組織保障 |
1.由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示范區工作。 |
區政府辦、衛生局 |
2.領導小組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工作會議,落實各部門慢性病防控職責。 |
區政府辦、衛生局 | |
3.建立衛生、教育、民政、財政、文化、廣電、體育等多部門工作協調制度,各部門有明確職責及履行情況記錄,設有聯絡員。 |
區政府辦、衛生局 | |
4.示范區辦公室每年至少召開4次聯絡員會議,協調并解決慢性病防治重點問題。 |
區政府辦、衛生局 | |
5.有專家技術組指導示范區工作計劃及工作記錄。 |
區政府辦、衛生局 | |
經費保障 |
1.區財政投入創建示范區專項經費與中央財政配套經費比例大于2:1,以后投入慢性病防治扶持專項經費60萬/年。 |
區財政局 |
2.疾控機構慢性病防控業務經費達業務總經費的10%。 |
區財政局 | |
3.慢性病防控經費??顚S?,可查實。 |
區財政局 | |
政策保障 |
1.示范區所在地政府有因地制宜、切合實際的慢性病預防控制工作內容。 |
區政府辦、發改局 |
2.區政府制定慢性病防控規劃。 |
區政府辦、衛生局 | |
3.政府出臺必要的慢性病防控相關政策,至少2項。 |
區政府辦、衛生局 | |
隊伍保障 |
1.區疾控中心有慢性病防控專業科室,人員不少于3人。 |
區衛生局 |
2.區疾控中心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技術指導和培訓每年不少于4次。 |
區衛生局 | |
3.接受上級疾控中心技術指導和培訓每年不少于2次。 |
區衛生局 | |
4.轄區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技術指導和培訓每年不少于4次。 |
區衛生局 | |
社區診斷 |
1.開展社區調查,包括對當地人口、社會、經濟、政策、與環境、衛生資源配置等基本情況調查及資料收集,開展本區居民慢性病患病、死亡及其危險因素流行性況的調查。 |
區衛生局 |
2.完成社區診斷報告,社區診斷報告應涵蓋如下內容:1)當地人口、社會、經濟、政策與環境、衛生資源配置等基本情況2)本區居民慢性病患病、死亡及危險因素流行情況3)結合社區診斷結果提出符合本區實際情況的慢性病防控重點人群、優先策略、目標、行動措施和評價標準。 |
區衛生局 | |
死因監測 |
1.醫療機構報告覆蓋率100%,全人群居民粗死亡率6‰以上,死亡網絡報告漏報率小于5%,審核率達95%以上。 |
區衛生局 |
2.認真開展死因調查,不明原因疾病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編碼錯誤率控制在5%以下。 |
區衛生局,民政、公安、計生等配合 | |
3.至少每年開展1次覆蓋全區所有街道或鄉/鎮的漏報調查,出具漏報調查報告至少應涵蓋漏報死亡病歷信息等相關重要內容。 |
區衛生局,民政、公安、計生等配合 | |
4.每年度開展監測綜合分析及報告,出具分析報告至少應涵蓋監測背景、目的、方法、內容、質控與評價、統計方法、監測結果、主要發現和建議等內容。 |
區衛生局 | |
慢性病及危險因素監測 |
1.每年完成1次慢病及危險因素核心指標(包括體重、腰圍、血糖、血壓)監測調查。(2013年) |
區衛生局,各鎮、街道配合 |
2.每3年完成1次轄區全人群抽樣調查,調查方案全面、科學、合理,所得數據可反映當地實際情況。(2012年) |
區衛生局,各鎮、街道配合 | |
3.撰寫監測報告,報告至少應涵蓋監測背景、目的、方法、內容、質控與評價、統計方法、監測結果、主要發現和建議等信息。 |
區衛生局,各鎮、街道配合 | |
腫瘤登記 |
1.轄區內醫療機構報告覆蓋率100%,惡性腫瘤死亡發病比(MIRatio)在0.6和0.8之間,病理診斷率(MV%)大于66%,僅有醫學死亡證明書比例(DCO%)低于15%,發病率與前一年比較浮動在10%以內。 |
區衛生局,各鎮、街道配合 |
2.每年度開展惡性腫瘤發病死亡和生存的分析。年度分析應涵蓋背景、目的、信息來源、收集流程及步驟、登記內容、質控與評價、統計方法、監測結果(包括發病率、死亡率、生存率、變化趨勢)、主要發現和建議等內容。 |
區衛生局,各鎮、街道配合 | |
心腦血管事件報告 |
1.轄區內醫療機構報告覆蓋率100%,心腦血管疾病事件發生報告發病率不低于死亡率。 |
區衛生局,各鎮、街道配合 |
2.每年度開展監測綜合分析,出具分析報告。報告至少應涵蓋監測背景、目的、方法、內容、質控與評價、統計方法、監測結果、主要發現和建議等內容。 |
區衛生局,各鎮、街道配合 | |
媒體宣傳 |
1.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制定操作性強的傳播計劃。 |
區委宣傳部,區衛生局配合 |
2.主流大眾媒體,設置健康教育宣傳專欄,定期傳播慢病防治和健康素養知識和技能。 |
區委宣傳部,區衛生局配合 | |
3.每半年在電視臺宣傳至少1次。 |
區委宣傳部,區衛生局配合 | |
4.每年在公共場所設置不少于2塊戶外廣告牌。 |
區城管局 | |
宣傳資料技術支持 |
1.每年提供印刷資料和宣傳欄模板分別不少于8種。 |
區衛生局 |
2.每年提供不少于6次公眾健康咨詢活動核心信息。 |
區衛生局 | |
3.每年提供不少于3種音像資料模板。 |
區衛生局 | |
4.每年提供不少于8次健康知識講座的核心信息及參考教案。 |
區衛生局 | |
社區宣傳和支持性環境 |
1.健身場所和健康教育活動室社區覆蓋率達到90%以上。 |
各鎮、街道、區文體局 |
2.社區健康講座每年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50人。 |
各鎮、街道,區衛生局 | |
3.宣傳欄社區覆蓋率達90%以上,至少2個月更新1次。 |
各鎮、街道,區衛生局 | |
4.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至少12種宣傳材料,每星期播放宣傳視頻至少3次。 |
區衛生局 | |
兒童青少年健康促進 |
1.中小學校開設慢性病健康教育課覆蓋率達到100%。 |
區教育局 |
2.幼兒園開設健康講座覆蓋率達到100%。 |
區教育局 | |
宣傳日 活動 |
每年至少4場,每次不少于300人。 |
區衛生局 |
工作場所干預 |
機關、企事業單位落實工作場所工間操健身制度,每人每天不少于20分鐘,達到要求的單位覆蓋示范區企事業單位50%及以上。 |
區機關黨工委、總工會、文體局,各成員單位配合 |
群眾社區健身活動 |
1.組織多部門群眾參與的集體性健身活動每年不少于1次。 |
區文體局、各鎮、街道 |
2.社區有3個以上群眾性健身活動團體,每月至少組織開展1次活動。 |
區文體局,各鎮、街道, | |
3.每天運動量達到6000步以上成年人達到35%以上。 |
區文體局,各成員單位配合 | |
平衡膳食 |
1.推廣食品營養標簽相關政策,人群食物營養標簽知曉率達到30%以上。 |
惠山工商局、質監局、食藥監局 |
2.居民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每年下降0.5克。 |
各成員單位 | |
煙草控制 |
1.1年內全區無煙醫療衛生機構比例達100%。 |
區衛生局 |
2.每年至少新創建除衛生系統外的5家無煙單位(如車站、機關等)。 |
各成員單位 | |
3.成年男性人群吸煙率在現有基礎上下降5%。 |
各成員單位 | |
示范創建 |
每年創建各類示范單位不少于5家。 |
區衛生局,各鎮、街道 |
高危人群發現 |
1.各級醫療機構35歲以上首診測血壓率達到100%。(每年) |
區衛生局 |
2.定期為企事業單位職工提供體檢,覆蓋率企業達50%,事業單位達100%。 |
區總工會,各成員單位 | |
3.健康指標自助檢測點1年內建立至少10個,逐年遞增。 |
區衛生局 | |
4.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社區主動篩查高危人群。 |
區衛生局 | |
5.干預人群重點癌癥早診率達到50%及以上。 |
區衛生局 | |
高危人群干預 |
1.以社區診斷時高危人群標準知曉率基線為基礎實現逐年遞增30%。 |
各成員單位 |
2.全區人群體重和腰圍知曉率達70%。 |
各成員單位 | |
3.全區人群血壓知曉率達到70%。 |
各成員單位 | |
4.全區人群血糖知曉率達到30%。 |
各成員單位 | |
口腔衛生 |
1.對以幼兒園和學校為單位的兒童齲齒的充填率應在2010年基礎上,逐年增加30%。 |
區教育局,區衛生局 |
2.符合適應證兒童窩溝封閉率達到50%以上。 |
區教育局,區衛生局 | |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
1.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登記率不低于我區調查患病率或全國平均患病率的60%。 |
區衛生局 |
2.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化管理率分別不低于35%、30% |
區衛生局 | |
3.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血壓、血糖控制率分別不低于30%、25%。 |
區衛生局 | |
4.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實現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動態管理。 |
區衛生局 | |
患者自我管理 |
1.1年內完成活動的自我管理小組30個,逐年增加。自我管理小組活動達6次以上。 |
區衛生局 |
2.社區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組覆蓋率達30%。 |
區衛生局 | |
特色項目 |
另外發文明確 |
|
- 上一篇: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民主評議行風活動實施方案[ 09-24 ]
- 下一篇:無錫市中小學公共服務規范[ 11-02 ]